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刻漏的计时方法

刻漏的计时方法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刻漏的计时方法

刻漏制是利用漏壶的漏水量来计算时间。漏,以铜受水刻节,昼夜百节。为了计时更加精准,漏壶有上百个刻度。所以,刻漏制又称为百刻计时制。刻漏的方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,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。能够确定的是,西汉之前,刻漏制在上层贵族之间已经普及。

一、刻漏的计时方法

水钟在中国又叫作“刻漏”,“漏壶”。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:一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(泄水型);

二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,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(受水型)。

中国的水钟,最先是泄水型,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。

二、刻漏的工作原理

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,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,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。最初,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,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,把水注入漏壶内,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,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,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,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,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,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,箭杆从盖孔中穿出,这个容器叫作"箭壶"。

三、刻漏的历史沿革

漏刻计时法,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100刻。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。可能起源于商代。有了漏刻,人类的计时开始摆脱依赖天象,开创了人类制造计时器的新纪元。汉代时曾把它改造为120刻,南朝梁时期改为96刻、108刻。漏刻计时几经反复,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96刻制的改革,清代初期定为正式的制度。